英偉達執(zhí)行長黃仁勛訪問中國,被媒體問到,如果你是現(xiàn)在的20歲大學生,會選擇在哪個領域發(fā)展?黃仁勛正面回應,不是軟件科學,而是物理科學。此話符合黃仁勛看好,人工智能的下一個浪潮是物理人工智能,也就是機器人的時代。
▲英偉達執(zhí)行長黃仁勛。路透社
CNBC報導,黃仁勛大學就讀奧勒岡州立大學電機工程學系,提前兩年畢業(yè)在1984年拿到文憑,接著進入斯坦福大學讀電子工程學研究所,于1992年拿到碩士學位,隔年就與工程師Chris Malachowsky和Curtis Priem等人創(chuàng)辦輝達。
經過超過30年的努力,輝達成為史上第一間市值達到4萬億美元的公司,引領人工智能技術與潮流。黃仁勛認為,物理AI將是人工智能產業(yè)的下一波浪潮,即高效能運算運用在物理上,應用在機器人就是機器人技術,未來10年內打造新一代的工廠,高度自動化能夠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。
一般認為,物理科學與生命科學相對,專注于研究非生命系統(tǒng),包括物理學、化學、天文學及地球科學。黃仁勛認為,目前人工智能處于推理型人工智能的時代,可里識別、理解、生成并解決問題,因此而生的數(shù)位機器人就是代理型人工智能,下一波就是物理人工智能。
簡而言之,物理人工智能是指將物理定律和知識融合到人工智能模型中,使 AI 在解決問題時不僅依賴數(shù)據,還遵循物理規(guī)律。這種結合提升了模型的準確性和穩(wěn)定性,在多個領域有廣泛應用,包括自動駕駛、機器人、材料科學、醫(yī)療判讀、工程設計、氣候數(shù)值模擬及優(yōu)化等領域。
來源︱中時新聞網
編輯︱賀巧華
編輯︱賀巧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