片皮鴨、北京烤鴨有沒有分別? “皮多肉少”還是“皮少肉多”才是正宗? 近日,有網民在討論區(qū)發(fā)起關于片皮鴨的討論,表示近年在香港吃到的片皮鴨大多都是“肉多過皮”,“細細個見師傅系隔離真系片皮好正,當然都會有肉但好薄,而家片皮鴨系你面前其實系叫切件,唔算片皮”,質疑與正宗北京烤鴨的做法不一樣,更有人直言“同燒鴨有咩分別?”
最近,有網民在連登討論區(qū)以“一大舊肉嘅片皮鴨算唔算系香港特色菜?”為題發(fā)文,認為近年在香港吃到的片皮鴨大多都是肉多過皮,大嘆“同燒鴨有咩分別?”引起網民熱烈討論。 對此,有網民率先留言表示,指出片皮鴨與燒鴨最大分別在于調味,前者味道較淡,需要配合醬料及配菜一同享用,而后者在烤制過程中會加入不同香料及調味,味道會比較濃。
至于樓主指出現(xiàn)時市面大部分片皮鴨“肉多過皮”,有網民表示認同樓主的觀察,指以往品嘗的片皮鴨大多是“皮多肉少”,“系一大塊皮,好少肉,咁先系片‘皮’鴨。 后尾唔知幾時開始,可能因為凈皮一只鴨片唔到幾多片,變咗越嚟越多肉,咁就片到十幾二十片出嚟, 但系根本唔好食”、“我都唔明,我好耐以前試過一次唔記得北京定上海,大董/全聚德嗰啲,都系皮多肉少,唔知點解嚟咗香港就變咗皮少肉多?”
京式/廣式烤鴨制法大不同 京式片法更講究?
翻查資料,烤鴨最早記載是南北朝《食珍錄》中《炙鴨》,而流傳至今的北京烤鴨則源自明朝。 北京烤鴨分為北方京式與南方廣式,傳統(tǒng)上兩者在處理、烤具、片法、吃法上均有不同。
在制法上,北方京式烤鴨分為燜爐和掛爐兩派,掛爐烤鴨的掛爐不設爐門,以果木為燃料,利用明火烤熟鴨子,當皮下脂肪受高熱,鴨皮會更為酥脆,因此師傅會先將胸部的鴨皮片出,讓客人品嘗酥脆的鴨皮,然后再吃其他部位。 而南方廣式則多以燜爐烤鴨為主,用燃料將烤爐燒熱,關火后將鴨子放入,關上爐門利用熱力烤熟鴨子。
至于在片法上,京式烤鴨的片法可以分為三種,包括“片片”、“片條”及“皮肉分離”。 其中,“片片”為皮肉相連的橢圓形、“片條”用來卷餅皮吃,而“皮肉分離”則可以分別嘗到鴨皮和鴨肉的口感與味道。 京式烤鴨在坊間亦有流傳刀工有講究要求,需要在數分鐘內片出108片,不過有說法指數量并非固定,要視乎鴨子大小,并多以9的倍數為標準。 而廣式片法大多為“片片”,約在36片左右。
時至今日,由于掛爐制法需要的空間、時間及人力成本都較高,故此采用掛爐方式制作烤鴨的店家已經愈來愈少,相反燜爐需要空間較少,而且控制火力更容易,故較為受食肆商家歡迎。 此外,片皮刀工需時訓練,加上人才短缺,因此有些餐廳會因應需求采用混合制法,南方會出京式工序,北方也會出現(xiàn)廣式工序。
更多粵港美食資訊,盡在星島環(huán)球網:
Chicken Factory $39特價雞飯+飲品,套餐款式每天不同!
快閃一折!逸東酒店自助餐低至$162,任食生蠔/蟹腳/面包蟹
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。





